首页  组织工作  宣思工作  统战工作  理论学习  党校团校  群团工作  纪律检查委员会  资料下载 
两学一做
 两学一做 
通知公告
关于转发四川省高等学校思想...
关于转发四川省高等学校思想...
2019-2020学年优秀网站及优秀...
关于举行统战工作交流会的通知
2019-2020-1学期绵阳校区党校...
组织机构
 
         
         
     
 
当前位置: 首页 > 两学一做 > 两学一做 > 正文
 

兴人才之风,圆强国之梦

2017-03-08 10:44 

兴人才之风,圆强国之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上指出,要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借鉴运用国际通行、灵活有效的办法,推动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让更多的“千里马”竞相奔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则可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环境氛围,以人才推科学创新,以创新圆强国之梦。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那么如何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笔者认为:
      识才是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养成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识才是用人的前提,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要练就慧眼识才之本领,以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为原则,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用实践检验,让群众评判,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风向标”。古人云:“德不称期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采玉者破石拔玉,选士者弃恶取善。”德字当头是识才之要,既为伯乐者,就当把好道德“总开关”,坚持心明眼亮、大公无私、胸怀远见,要秉静心、有耐心寻找和挖掘德才兼备之贤。
      爱才是保障。汉武帝、曹操、李世民、武则天等历史人物的成功,正是建立在“惜才如命”的基础之上。人才如金,得之不易,既得之,则爱之,必将行远矣。孙中山先生说过“治国经邦,人才为急。”要懂得“纳一贤则群贤毕至”的道理,建立聚集人才科学体制,完善人才保障机制。相关部门爱才要用真心、动真情,激励人才要大方、舍得、及时。特别是要努力为人才搭建好事业平台,加大媒体社会进步价值导向宣传投入,营造在校学生争当科技创新型人才氛围,减少崇拜明星、以当明星为荣的怪现象。
      敬才是关键。苏洵在《广士》中有云:“择之以才,待之以礼。”其告诫世人要礼贤下士。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方针。“士为知己者死”,用人者只有从内到外、表里如一地敬重人才、关心人才,虚怀如谷,肯定并保护他们的劳动果实,他们才能全神贯注、全力以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贡献出独特能力,创造出特殊价值。切莫斤斤计较、小肚鸡肠、嫉贤妒能。
     用才是根本。怎么用?“好刚用在刀刃上”,“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并非十全十美,用人要不拘一格、知人善用、用当其时、人尽其才,避免大材小用,警惕任人唯亲、论资排辈,这样才能确保人岗相适、才进功出。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此时此刻,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需要人才。时不待我,兴人才之风势在必行,这阵风能吹醒事业蓬勃发展,这阵风能净化党内政治环境,这阵风能扫除一切阻碍人才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这阵风能带来春天圆我强国之梦。


关闭

成都校区(东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龙港路399号 / 成都校区(西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航天路29号

绵阳校区:四川省绵阳市科技城新区园兴西街2号 / 德阳校区: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大学北路99号

版权所有: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2002-2025

川公网安备 51079002110064号
蜀ICP备06016397号